全真教三大祖庭,西安一座、北京一座、山西一座

西安重陽宮,是為全真教開山祖庭,北京白雲觀、山西永樂宮雖也號稱「祖庭」,其實不過是王重陽弟子所建。

全真教祖師王重陽於金初在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自題所居庵為全真堂創立。凡入道者皆稱全真道士而得名。對中國道教文化和中國傳統武術有很大的影響,是金代興起的北方三個新道派中最大和最重要的派別。

全真教有三大祖庭

西安重陽宮

重陽宮,又稱為重陽萬壽宮,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戶縣祖庵鎮。是我國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首,是全真道祖師王重陽早年修道和葬骨之地。金庸小說《神鵰俠侶》中多有藝術化描述。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陽自焚其居,東行至山東寧海,得丘處機、劉處玄、譚長真、馬鈺諸弟子,創全真道教。王重陽卒後,弟子護送其遺骨葬於舊居。馬鈺(丹陽)襲掌全真教,於其地建立道觀,手書「祖庭」二字為額。嗣後,王重陽弟子王處一上奏,請於其址建靈虛觀,丘處機又請改名重陽宮。元世祖時乃更名重陽萬壽宮。重陽宮在元代的北方道教中影響很大,居全真道三大祖庭之首。元世祖時,重陽宮奉敕更名為「敕賜大重陽萬壽宮」。享有「天下祖庭」、「全真聖地」之尊稱。

重陽宮,是全真道祖庭,又稱為重陽萬壽宮、祖庵,享有「天下祖庭」、「全真聖地」之盛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戶縣)祖庵鎮,距西安市中心40千米。各類建築共占地1.0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29.2平方米,紀念塔建築面積105.6平方米,附設建築面積222.5平方米。

重陽宮是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首,是全真道祖師王重陽早年修道和遺蛻之所。王重陽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以「三教圓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故名其教為全真。其弟子丘處機受到元太祖的器重,全真教在北方愈益興盛。重陽宮從而成為全真教祖庭。

 

重陽宮七真殿殿後的祖庵碑林大有來頭,大殿內保存了不下50通各朝碑刻,碑石中優以31通巨型元碑最為著名,記載道教全真派的歷史、教義和修煉要旨等,而碑文很多都是由趙孟(兆頁)、韓沖、姚燧、王重陽、尹志平等名家高道所書。而這些人都是全真教中的知名人物,金代及明清碑石也保存不少,並且大多數為螭首龜跌碑,這樣更說明了這裡石刻的等級之高。

重陽宮碑銘比較詳盡地反映了重陽宮和道教全真派發展起落軌跡和狀況,較為集中地反映出全真教與金、元社會政治發展的緊密關係,所記載的全真教修煉方法,為研究道教文化和中國傳統醫學提供了翔實的資料。從些來看,這裡絕對是值得每個愛好中國文化的人們來看看的好地方。

元代時,重陽宮殿堂建築共計約5048間,全真道徒往往雲集於此,最盛時近萬人。明清以後,屢遭破壞,宮院逐步縮小。明代以後,重陽宮開始衰落,規模逐漸縮小。現存的靈官殿、七真殿均為清同治十三年重建,建制和規模遠非元代可比。

祖庵碑林亦稱祖庵石刻,收集陳列元時道教全真振石刻文物80餘通(),大多數為螭首龜跌或方趺,碑石55通,尤以31通巨型元碑最為著名,經陝西省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為一級文物的12通,二級10通,三級4通。這些碑石記載著道教全真派的歷史、教義、修煉要旨等。按內容可分為宗教歷史類、書法名碑類、八思巴文類、內丹功法類四種。另有7通元代聖旨碑,其中5通是蒙漢文合刻碑。

其中《大元敕藏御服之碑》、《皇元孫真人道行碑》為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所書,殊為珍貴。

山西永樂宮

永樂宮,又名,大純陽萬壽宮,位於山西省芮城縣城北3公里的龍泉村東側,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樂宮原來是一處道觀,是為奉祀中國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建,因原建在芮城縣永樂鎮,初被稱為永樂宮。永樂宮系元代定宗貴由二年(公元1247年)動工興建,包括彩繪壁畫在內,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遷)竣工,施工期長達110多年。

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建築風格,特別是宮殿內部的牆壁上,布滿了精心繪製的壁畫,其藝術價值之高,數量之多,實屬世上罕見。永樂宮的壁畫滿布在四座大殿內。這些繪製精美的壁畫總面積達960平方米,題材豐富,畫技高超,它繼承了唐、宋以來優秀的繪畫技法,又融匯了元代的繪畫特點,形成了永樂宮壁畫的可貴風格,成為元代寺觀壁畫中最為引人的一章。

現存的永樂宮主要建築為一門三殿,一門為龍虎殿,也就是無極門,三殿為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

北京白雲觀

道教全真第一叢林——北京白雲觀位於北京西便門外,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道教協會、中國道教學院和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國性道教組織、院校和研究機構先後設在這裡。白雲觀也是「文革」中北京很少沒被破壞的寺廟之一。

白雲觀前身系唐代的天長觀。據載,唐玄宗為「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此觀。觀內至今還有一座漢白玉石雕的老子坐像,據說就是唐代的遺物。金正隆五年 (1160),天長觀遭火災焚燒殆盡。金大定七年(1167)敕命重修,歷時七載,至大定十四年(1174)三月竣工。金世宗賜名曰「十方天長觀」。泰和二年(1202),天長觀又不幸罹於火災,僅餘老君石像。翌年重修,改名曰「太極宮」。金宣宗貞祐二年(1215),國勢不振,遷都於汴,太極宮遂逐漸荒廢。

元初,邱處機 (號長春子)自西域大雪山覲見成吉思汗,東歸燕京,賜居於太極宮。當時宮觀一片淒涼,遍地瓦礫,長春真人遂命弟子王志謹主領興建,歷時三年,殿宇樓台又煥然一新。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五月,成吉思汗敕改太極宮為「長春觀」。七月,邱處機仙逝於長春觀。次年,長春真人高徒尹志平在長春觀東側下院建處順堂藏邱祖仙蛻。元末,連年爭戰,長春觀原有殿宇日漸衰圮。明初,以處順堂為中心重建宮觀,並易名為白雲觀。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對白雲觀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重修,基本奠定了今日白雲觀之規模。

白雲觀的建築分中、東、西三路及後院,規模宏大,布局緊湊。 中路以山門外的照壁為起點,依次有照壁、牌樓、華表、山門、窩風橋、靈官殿、鐘鼓樓、三官殿、財神殿、玉皇殿、救苦殿、藥王殿、老律堂、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

全真道教龍門派第七代傳戒律師王常月,三次公開傳戒,開創了全真龍門振興局面。

王常月這樣講述《三皈依戒》:

第一皈身,太上無極大道。永脫輪迴,故曰道寶。

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經。得聞正法,故曰經寶。

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師。不落邪見,故曰師寶。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